鸽无止境系列

踏入工作1年,分享点想法给可能毕业没工作焦虑的你

我这 1 年的工作经历相对于目前网上各种传播的“负面情绪”来说,是看起来比较“凡尔赛”的,我归结为是运气好。如果你觉得我并没有体会到“人间疾苦”不配有发言权,那现在就可以退出不看甚至取关。每个人都不是一辈子顺风顺水,哪怕进了体制内也别妄想真的就“铁饭碗”、“安稳”和“躺平”。在我眼里,再安逸也要保持一份危机感,以免过于松懈导致没有应变能力面对突发事件。而我当前的安稳并不代表一辈子安稳,是我运气好进了一家以人为本、可以对新人包容有更多成长空间、有让我自己能在闲暇之余调整的时间,但不代表我一辈子就会这样。

这篇文章想分享一下我初入社会工作的 1 年里,自己对工作成长的一些收获、当初在秋招失败最后另辟蹊径找到工作的一些个人心得和一点建议给还在海外读书可能想回国工作的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人。文后也没有招聘信息,互联网行情这几年普遍不咋地,难。

我是 2021年12月1日开始工作,准确地说是2021年12月1日-2022年5月4日是实习,2022年5月5日是拿到最后一个转正名额成为正式员工,有六险一金的社畜。只不过我实习是全职实习,我当时已经毕业只差发证,基本上就是每天正常 8小时工作,每周5天出勤。

先交代下为什么我不留在澳洲,以及我去年秋招的情况。

我本科是酒管,研究生是会计与市场,典型的文科生。本来我最初的打算是 20 年 1 月 21 回国呆两周,办点事过个年再回阿德。然后按部就班准备继续读书,和在阿德找实习工作,争取毕业留下。结果赶上疫情澳洲封国境,家里人也不让我走第三国。中间经历过无数次南澳州和阿大的“大饼”消息和邮件选拔,生生拖到我毕业。在这中间,我也没想过趁着当时找国内的实习,觉得没那么可怕,毕业了还不好说么?而且我自己是会计课的老大难,市场课的脑残粉,又赶上最难的 AFA 和写论文,基本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这里了。什么实习、春招、秋招我都没看,也没了解国内这个差异。

这就是我在这里犯的第一个错误:想当然,不了解国内就业环境,认知偏差。

21年9月我确定 MA 补考后的成绩过了,能顺利拿毕业证以后开始投国内的秋招。我不想也不打算考公、考银行、考编,金融咨询啥的也不够格也没兴趣,传统行业也不太想去。我当时投的岗位多的就是运营、部分策划和市场相关的岗位,在牛客潜水,看看所谓的“内推”投简历。写简历对我来说也是有点问题,我没有实习经历,就得挖校园经历和个人能力和 JD 贴合。看了牛客和脉脉的简历,又看了 B 站上别人的内容后,我寻思我简历可能不行,也是花了点钱找人给我“优化”简历。当时投的大多是游戏公司和少量互联网公司,满打满算也就投了 30 多家,基本上全挂。很简单,21年的秋招也很卷,可能和今年比起来是好一点。当时成绩最好的也就是有 3 家游戏公司,2 个进了 1 面,1 个进了 2 面,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笔试游。投留学顾问也不行,要的多的是美英留学经验的。当时都做好了春招再战的准备,只不过是看到当时群里有人说先去找实习,再战春招。我就寻思这也是个好办法,毕竟我没有实习经历。就改改简历开始投实习岗位,也是很惨。后来我就机缘巧合,看到了我现在的公司。

在这里给找工作(含实习)渠道的第一个建议:不要只盯着常见的招聘渠道,只要是有社区性质的,都不要放过。我当时除了看牛客、脉脉、智联还有 1 个留学生用的海外平台,也没放过豆瓣有几个和工作、校招、实习相关的小组。而我现在的公司就是在豆瓣的一个小组,看到了我同事发的帖。但她人挺懒,最后一次回复是 3 个月前。我没有坐以待毙,直接去搜了下该公司,发现这公司的软件我知道,虽然没用过,但我是它诸多竞品的中深度用户。又在公司官网、招聘网站、公众号等找实习或校招信息,发现只有运营实习岗位,还是半年前的发布。我看官网也没下,招聘网站也有,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

这里是第二个建议:如果你想投互联网公司,或者你所在行业的其他比较小而美的公司,主动出击搜索有没有招聘岗位。虽然没有公开的招聘信息,有可能在官网或者招聘网站上有,多搜多找,说不定就有没被别人发现的机会。

为什么会提这个建议?这是我自己的思考方式,仅供参考。

因为疫情原因,这几年春秋招压力其实很大,僧多粥少的局面。抛开已经有过实习经验的人,剩下的人中多数不知道该如何利用搜索来扩充自己的信息渠道。拿秋招投递来说,常用的就是学校招聘会、外部的招聘平台等,并没有想到有一些非专业领域做招聘的渠道。例如上面的豆瓣和工作相关的小组,其实里面 HR、赚内推费、实习中介和骗子挺多的。那为什么不利用这些社区平台的特性,去搜索相关关键词?也许你就能看到有些公司的确在招聘,再去天眼查和搜索引擎上搜一下相关信息,看看真假。而且有些中小公司主要做的是社招,校招和实习并不怎么做。例如我现在的公司,在我来之前实习生就是通过 boss 和产品自有媒体平台发布的,知道的人自然不多。而现在只要是我们组有实习生需求,我直接豆瓣和牛客上发。毕竟我的另一个身份是,我们组的兼职HR,现在我们组的实习生基本上都是我招来的,没有内推费。

还有就是投递的公司,以我所在的互联网软件公司举例。耳熟能详的大厂也许进不去,为什么不将目光转向一些中小厂?有人会说我不知道小厂叫啥啊?我怎么知道它赚不赚钱稳不稳定啊?我的办法是,找近 2-3 年自己仍然在用或者有一定声誉度的软件。并且有最少 2 年的商业化,用户评价在应用市场和社交平台上也还行。产品更新也是相较于稳定,个人倾向于最低 1 月更新一次,毕竟现在比较成熟的商业化产品走的都是双周迭代。在我这里,只要满足以上条件,我就会顺藤摸瓜去找到软件的所属公司。再百度公司官网,通过天眼查、各种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进一步判断公司情况、产品情况、有无员工评价等综合信息判断要不要投。一般软件注册和充值的用户协议里,都有软件所属的公司名称,一找就行了。当然,进去以后的工作环境、员工相处、成长空间等,就只能是自行感受了。

还有一个另辟蹊径的找工作的方法,这个是我的同事的真实情况。也是要给出的关于互联网公司的第三个建议:如果你对某款软件/硬件产品是深度用户,进到他们的用户群多交流,再加上自己也有一技之长,很有可能会有一个工作机会。但这个就比较玄学,是属于小概率事件

我同事是公司另一个产品的早期重度用户,也符合产品的用户画像和调性,而且她英语很好可以在 discord 和 native speaker 对线的水平。再加上当时那个产品是新项目,投入了很多心血,老板和产品经理都在用户群,经常和用户交流。她就因为一次的交流中被发现了,成为了那个产品的实习,开始摸索投放、产品和运营的一些工作。而她的专业和运营八竿子打不着,正因为她是复合型人才,再加上的确有海外需求,她就被留了下来,先我一步转正了。

而我在实习期间大概是 2 月份时候,接到了迪卡侬的一个面试。那个岗位虽然是零售运动主管,实际上是需要先从卖场做一线零售开始。在面试时,店长一直在问我有没有自己的运动喜好,经历,对运动的热爱和个人职业规划的想法。我是从 10 年对跳 jazz 感兴趣,零零碎碎跳了好几年,基本功是一直在。19 年开始接触健身,当时是萌新,21 年我开始往三大项走。正好赶在这个面试前用得上,很顺利得到了邀请我去北京线下面试的机会。但当时北京的疫情严重,当时实习我是远程在家,综合考虑就没去。

只能说机会无处不在,可能会以你想不到的方式落在你面前,就看你自己有没有能力接得住。即使它可能不是你的主业,只是你的爱好。只要你在这方面有足够的投入和能力,机会到来时你怎么都能抓得住。例如米哈游在校招运营面试里,问的就是你有没有玩过二次元和米哈游的游戏,如果你就不是这类游戏的深度用户,聊啥?当然,只是举个例子,毕竟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想进游戏公司。

这里就是我要给想投运营的第四个建议:掌握点最基础的视频剪辑、作图、写文案、对社交平台的调性研究,写简历和面试的时候不至于没有亮点。这个可能更适合在中小公司,大厂我不确定,毕竟我没进。

可能看起来会觉得:“我要是都会,我去投你们公司不就大材小用了?”“开 5000 的工资,让我干 10000 的活,想啥呢?”等等此类内容。如果你觉得我的建议就只是在压力你,那你可以到此为止退出别看了。

俗话说得好,技多不压身。

如果你还没有相关实习经验,也没有人脉走关系塞进去,更没有一技之长的话,仅凭学校排名去和这两年竞争压力巨大的互联网公司和游戏公司投,那是难上加难。投游戏公司的时候,有一个分析报告是一件比较加分的项,当然加多少分我不知道。但你有总比没有好,即使不能被看到,起码你能熟悉了你所投游戏产品的市场情况,不至于抓瞎说不出来。这个东西,在投互联网公司也是个可以借鉴的点。例如说如果你要投的是海外产品运营,或者有出海计划的产品,是不是可以去了解下tiktok, discord, twitter, reddit, shorts 等平台的调性规则? 我就举个例子,自己根据岗位需求看着办。

当时我给现在公司发简历后,HR 问了我对自己的计划,为什么要找实习岗位。我很如实回答了自己的情况,以及对公司产品自己的了解程度,和个人体验做了回复后,得到了面试的机会。面试是当时的运营总监直面,没有其他面试流程。比较幸运的是,他问我的更多是我的个人爱好,当时在写的公众号和我的个人网站。聊完后挺好,等了大概 2 周,成了。而我自己写的东西成了我当时能够进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有独立写文案内容的能力。再加上有留学背景,本身也对当时我常用的社交平台有点自己的研究理解,也用过竞品,有较为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还算可以吧。但我现在再想想,其实当时的情况应该是有点来者不拒,具体就不能详说了。

后来从实习一直到现在的转正工作,除了经验成长以外,也一直在扩充自己的技能。例如用 Figma 自己做点简单的图,包括现在产品发布在自有社交平台的常规内容运营,都是我自己作图,当然也用了图怪兽(正经买商业版权的)。用剪映做点产品功能展示视频发出去等等,都挺好的。因为我所在的是互联网科技公司,核心技术都是自家公司研发。我也是那种喜欢了解技术背后原理扩充知识面的人。经常会和技术同事聊一聊,听听知识,有的还能运用到我现在的工作里。

其他时间我也会做点我自己的事情,例如我自己的个站是想明年做起来,现在我就在了解 SEO 的内容,公司也有这方面经验的同事,有时候我也会去请教一下。说不定有机会以后我能在工作中用到,又是一层 buff。其他的就是各种扩充知识面,毕竟谁也不知道以后会面临什么,总不能原地踏步吧。也许我去年如果没主动出击,寻找更多的机会,说不定我还不能有现在的工作。

但不管怎么说,树挪死人挪活,多找找看看说不定机会就在你眼前。哪怕今年秋招你没有机会,也别泄气。大环境当前的确不好,也不可能一直不好。可以提升下自己的硬实力,例如外语,office 三件套的使用啊等等。其实我刚进来没多久,就赶上了一次活动,当时没有买图怪兽,设计上排期很麻烦。活动的一些图是我用 PPT 做的,效果还行。

至于其他的例如工作经验的成长思考、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在京的生活等,下次再写吧。这次也就是希望通过自己去年秋招的经历,分享点个人实践过且略有成效的经验,给今年秋招失败的,尤其是留学生们。毕竟我们和国内毕业的学生比,在国内就业上还真的是压力略大。

顺便画个饼,我和我们HR已经聊过了,打算拉她和我做一期播客。聊聊她之前在会计事务所做HR的角度,对在澳洲毕业的应届生想投国内四大的一些个人建议。当然她已经离开那个领域好几年了,行业变化也挺大,只能说当个参考。另外就是她现在是互联网公司的HR,虽然是中小厂,以社招居多,但多少也能有点建议可以讲讲。至于落实的时间,我也不知道,这就是个饼。

但这应该是2022年的最后一更了,新的就2023年见吧。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